2007-04-03

“恐惧制造业”:今天你害怕了吗?

psytopic.com

“恐惧制造业”生产公式:个案+炒作=恐惧;恐惧+宣传=收益。媒体等向人们出示让人毛骨悚然的照片,讲述非常恐怖的事件。人们看到后便会觉得,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事实上那只是偶然现象。恐惧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眼球”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对于社会组织,吸引“眼球”可能意味着吸引更多资助。恐惧是一种奇妙的市场工具,如果你让一些人感到恐惧,再卖给他们能够减轻这种恐惧的商品,你多半能够成功。Psytopic提倡的公式:生活-恐惧=轻松。-psytopic.com


“我们并非告诉人们别去担心任何事,而是要人们担心值得担心的事情,担心那些确实能够对你造成伤害的事情。”



有人说,美国人如今担心的事似乎特别多:坐在办公室里会担心受到袭击,送孩子上学会害怕遭遇绑架,头疼脑热就唯恐患上重病,吃东西就要担心疯牛病或禽流感。真有那么多事令人恐惧吗?美国广播公司网(ABC)2月底载文说,美国社会现在“恐惧心理”盛行的现象纯属人为造成。媒体、政客、社会组织和企业

真有那么多事令人恐惧吗?美国广播公司网(ABC)2月底载文说,美国社会现在“恐惧心理”盛行的现象纯属人为造成。媒体、政客、社会组织和企业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制造恐惧”,并“出售给”大众,其中“利润”不菲。

面对形形色色的恐惧,美国社会学者马克·西格说,“我们并非告诉人们别去担心任何事,而是要人们担心值得担心的事情,担心那些确实能够对你造成伤害的事情。”



个案+炒作=恐惧

美国社会学者巴里·格拉森纳说,“美国现在有个恐惧制造业”,“制造商们”先把人们吓唬住,然后再告诉人们,他们能在危险之中保障人们的安全。一些学者还揭示了“恐惧制造业”生产公式:个案+炒作=恐惧。

“媒体等向人们出示让人毛骨悚然的照片,讲述非常恐怖的事件。人们看到后便会觉得,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事实上那只是偶然现象,”社会学者史蒂芬·杜博纳说。

ABC报道说,在这个“恐惧制造业”中,媒体首先脱不了干系。令人恐惧的事件已经成为各类媒体最常见的话题,比如“海滩鲨鱼袭人”、“恐怖杀人蜂”以及“食肉细菌惊现”等。

一些社会组织也是“恐惧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比如,在美国大街小巷常常见到的失踪儿童寻人启事,仿佛提醒其他家长:他们的孩子正面临巨大危险。

美国全国失踪儿童和童工求助中心主席埃尔尼·艾伦说,他的中心每星期雇用400人张贴数以百万计的寻人启事。这家机构还与沃尔玛等超市有协议,可以把告示贴到超市所有连锁店。铺天盖地的寻人启事不免让人觉得,美国每年都有无数遭绑架杀害的儿童,但据艾伦介绍,实际上“全美每年只有115名儿童像报纸上的一些报道那样失踪多日,最后遇害”。

诚然,115名孩子遇害确实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但还不至于令人觉得草木皆兵,但是社会对“恐惧”的炒作却干扰了不少家长原本平和的心态。“当父母们谈论孩子和那些绑架事件时,数字已经不再重要。无论是100名孩子遭绑架,还是1万名,他们都觉得‘那就是我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学者丹·麦克金说。

在一项研究中,麦克金把失踪儿童寻人启事出示给一组家长,结果其中大多数人开始觉得应该让孩子在自己旁边寸步不离。一名母亲说,她甚至不允许孩子单独去公共厕所,“尽管孩子对此深恶痛绝”。

社会学者格拉森纳认为,绑架事件确有发生,但毕竟不具有普遍性。“与其他突发事件相比,孩子受到雷击或是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甚至更大,”他说,“美国家长们需要担心的最后一件事似乎才是孩子遭到绑架。”




恐惧+宣传=收益

为什么媒体、政客、社会组织或是企业对“恐惧”如此青睐?用美国社会学者爱德华·哈洛维尔的话说,“恐惧可以吸引你的眼球。”

社会关注度就是“恐惧制造业”的“利润”,而这种“利润”有时相当可观。

对于媒体,“眼球”可能意味着更高阅读率。这种对“恐惧事件”报道的收益并不局限于事件发生当时,其长期效应可以持续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久。以绑架事件为例,如格拉森纳所说,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遭绑架儿童没有音讯,你就会不断关注那些‘最新报道’,而当事情水落石出后,还会有全面总结。”

此外,对于社会组织,吸引“眼球”可能意味着吸引更多资助。对于政客,眼球意味着选票。“政客可以就民众的某种恐惧感,承诺立法或设立专项资金,从而赢得选举,”格拉森纳说,“我还真找不出哪名政客不曾因此受益。”

“亚当·沃尔什案”就体现出关于“恐惧”的长期效应。1981年,美国佛罗里达州6岁儿童亚当·沃尔什随母亲去超市买东西时,母亲单独把小亚当留在超市门口游戏机旁。等亚当的妈妈买完东西出来后,发现亚当失踪。随后,15万张寻人启事散至全美。亚当遭绑架16天后,尸体被发现。这件事在美国引起极大关注。多年后,美国1994年发起“亚当规则计划”,利用超市等公共场所监视系统搜集与失踪儿童相关的资料。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亚当·沃尔什儿童保护和安全法案”,加大对伤害儿童案件的打击力度,健全有侵害儿童案底的人的信息收集系统,打击与侵害儿童有关的网络犯罪。

美国专家认为,这些项目和法案确实有益于社会,但如果炒作不当就会让人们产生过度恐慌,让一些“别有目的”的人抓住空子。

对于企业,“眼球”意味着销售量。ABC报道说,企业才是“恐惧制造业”的最大受益者,它们向人们推销大量“让人们感到安全的商品”。“恐惧是一种奇妙的市场工具,”美国社会学者史蒂芬·杜博纳说,“如果你让一些人感到恐惧,再卖给他们能够减轻这种恐惧的商品,你多半能够成功。”

格拉森纳与杜博纳观点相同。格拉森纳说,“我认为,许多人正在向我们灌输恐惧,以便我们能购买他们的产品”,比如杀菌肥皂、汽车或住宅警报器、绿色食物、减肥食品等。

“杀菌肥皂是我的最爱之一,”杜博纳说,“不过这并不是必需品,因为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普通肥皂,效果并不比杀菌肥皂差。杀菌肥皂还有可能降低你的抗菌能力。”杜博纳列举的“恐惧制造业”附属产品包括:能防止孩子无意间开启的包裹、耐高温睡衣以及拴在裤带上的钥匙链等。

“这是非常有效的促销手段,”杜博纳说。



生活-恐惧=轻松

格拉森纳等社会学者认为,人们应该抛弃不应有的恐惧,轻松面对生活。格拉森纳说:“我们生活在最安全的地方、最安全的时代,但是我们却在担心每一件事。”

格拉森纳表示,人们看到“恐惧制造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时,首先需要分析这种恐惧是否与自己有关。“当有人企图吓唬我们时,我们需要动脑筋问自己,我们是否有必要感到恐惧,而那些吓唬我们的人是否会因此获利,”格拉森纳说,“如果一些人向我们推销某种产品,或是政客竞选时向我们承诺某种施政纲领,或是社会组织宣传他们的某种事业时,我们都需要问自己,他们所说的危险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不过是他们为达到目的而小题大做。”

当然,学者强调,所谓抛弃恐惧是指抛开那些“莫须有”的恐惧,而不是完全放松应有警惕,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可不想让人们感觉生活在‘极乐世界’,感觉他们没有任何危险,” 艾伦说。

哈洛维尔说,除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恐惧,这个社会有许多真正重要的问题需要人们担忧。“你需要关注真正带给你麻烦的事情……真正发生在你生活中的难题,比如皮肤过敏或是家庭债务越来越多。”

到底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恐惧,西格的话可以作为总结:“担心值得担心的事情,担心那些确实能够对你造成伤害的事情。”


Psytopic推荐自新华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