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5

男性比女性聪明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还记得Psytopic发布过一篇翻译文章《男女的智力也平等?》,其研究结论是男性比女性聪明,在该文中已提及其他心理学家对该结论的质疑。Psytopic网友车粟的观点:“结论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评估的过程是否客观、公正、科学。仅仅凭借几个案例是不足以为男女智力差异这样我们知之甚少的问题下结论的”本文是国内学者方舟子先生从“种族主义”和“政治宣传”的角度对该结论的批判。-psytopic.com


  近日国内报纸报道了一条消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菲利普·拉什顿公布了一项据称让“男性高兴而女性愤怒”的研究结论:男性确实比女性聪明,男性的智商比女性高出3.63个百分点。

  国内的读者可能不熟悉这个拉什顿何许人也。他时不时要公布这类让某某人高兴而某某人愤怒的“科学研究结论”。他的最著名的研究是“证明”亚洲人的脑容量和智商最大、最高,白人其次,黑人最低,这也许会让某些虚荣的国人沾沾自喜。不过且慢,拉什顿还有一项著名的研究,这些人种的阴茎大小的次序倒了过来,黑人最大,白人其次,亚洲人最小,因为他的理论是大脑袋和大阴茎不可兼而得之,上帝的确公平得很啊。

  拉什顿似乎很热衷于为一些社会偏见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他在西方会被视为种族主义者,而他也的确在领导一个美国种族主义机构——先锋基金会,他的研究都是这个基金会提供的经费。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拉什顿更像一个不择手段地炒作自己的小丑。他会把自己的论文印成小册子,主动寄给北美各大学的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授,正如一个美国大学教授所评论的:“这是一种个人和政治宣传。他的研究没有任何科学基础。”

  的确,他的研究经不起推敲。他的所谓研究成果都是根据前人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做有倾向性的加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结论的数据,舍弃不利的数据。比如他有关人种器官大小的统计,就是如此,如果采用更客观的方法进行统计,就会发现其实各个人种在这方面并无统计差异。至于关于智商的研究,我不久以前在评论“英国研究者声称中国人是智商最高的人种”的报道时已经分析过了。(《智商的傲慢与偏见》,载《中国青年报》2006.4.12)

  这一次,国内的报道说他选取10万名年龄在17岁至18岁的男女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对他们进行智能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快速掌握复杂概念的能力、口头回答能力和创造力等。其实根本不是。他只是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评估考试” (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类似于国内的高考)成绩做了统计而已。但是,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并不足以反映他的智力,还与他的教育状况、心理状态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一个人的智力高低也不完全是天生的,还要受到各种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营养、家庭、教育状况都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智力高低。

  因此,即便男生的考试成绩高过女生,也不能就证明了男人天生就比女人聪明,因为没法排除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男女的地位还未能做到完全平等,性别歧视依旧存在的社会中,这种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心理学家发现,甚至在婴儿时期,人们就已经在对男婴和女婴做区别对待,塑造着他们的不同社会角色了。这不仅表现在穿着打扮上的差异,也表现在有意无意地对他们的行为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男婴索要玩具枪,会受到家长、保姆的鼓励,但如果索要布娃娃,则不容易得到。女婴受到的对待则相反。他们很快就会明白自己该要什么。

  然而,拉什顿却试图根据如此脆弱的证据解释一个社会现象,即“玻璃天花板”现象:大部分女性在公司企业和机关团体中晋升到某一职位后便很难继续获得突破,很少有女性达到最高层职位。他认为这是因为女性智商不如男性。但是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他并没有去设法排除女性受到歧视或女性缺少机会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即使在最为开放的国家,对女性的歧视依然存在,甚至在科学界都难以避免重男轻女的偏见。最近有一名做了变性手术的美国大学教授撰文说,在他由女人变成男人之后,他的学术成果更受重视,得到的评价更高,人们对他更为尊敬。

  我们并不是说男女在先天各个方面都相同,不可能存在差别——这种“男女绝对平等”的观念显然是愚蠢的。既然男女在生理上有别,如果在智力上也出现了某些差异,并不是令人奇怪的事。的确,有一些比较严肃的研究发现男女的智力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女性的语言能力可能更强,男性的抽象思维能力可能更有优势。对大脑扫描的结果也发现,男女大脑的功能区分布上存在差别。但在总体上并未发现哪一性的智力更高。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即便男女智力的确存在差异,甚至男女的大脑结构存在差异,也不等于就是天生如此,无法排除是后天的影响造成的,因为大脑是个可塑性极强的器官,深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有学者为拉什顿辩护说,如果拉什顿的研究对象不是人而是其他物种,例如麻雀内部存在的先天差异,没有人会在意。不错,但是如果有关麻雀先天差异的研究即使有误,也只是个纯粹的学术问题,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而对人的研究就不同了,错误的结论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拉什顿显然是迫不及待地在为“玻璃天花板”这种不公正现象寻找“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是在发掘客观事实,其结论不一定要“政治上正确”。但是对政治上不正确的结论,在发布时一定要慎重,起码也要能经得起推敲,以免以讹传讹,被用来加重社会偏见。而媒体在报道这类成果时,更要多一点负责任的态度,不要只是为了猎奇招徕读者,成了种族主义者、性别歧视者的工具。


作者:方舟子/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