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7

从“愤青时代”到“后儿童时代”



据《中国青年研究》发布的《新状态:当代中国城市青年报告》调查材料表明,当代青年出现“性早熟”现象,以北京市中学生男生初次遗精平均 年龄为例,1985年为14.5岁,1995年为13.7岁。新人类的身体发育呈“性早熟”趋势,心理年龄却成为一种半生不熟的“后儿童时代”,这是本世纪最奇异的现象之一。

    回眸80年代到90年代的青春文化潮,中国青年的心灵史大致可划分为4个时期——
    
    A.80年代中后期的“愤青时代”
    
    1986 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以一曲《一无所有》开始了一个时代。那一代青年从“文革”的精神废墟中走来,他们带着“伤痕文学”难以抚平的优愤,“朦胧诗”无法解答的迷惘,终于以《一无所有》发泄了压抑已久的反思与追问。那时候的年轻人流行穿黑色的皮夹克,把领子高高地竖起来“玩深沉”,他们要么沉默,要么一张嘴就是“弗洛伊德”、“存在主义”以及“熵”。“思索”、“思想”与“反思”似乎与那个时代的青年相伴而生。
    
    B.90年代初期的“顽主时代”
    
     侃爷王朔一不留神,开辟了一个“顽主时代”,那时候中国出现了“下海热”、“时星热”,人们忙得晕头转向,BP机不停地叫,都有些找不着北了。王朔以他的 “痞子文学”《千万别把我当人》、《一点正经没有》、《谁比谁傻多少》、《过把瘾就死》为找不着北的年轻人带来了一次“大喘气”,他们开始躲避崇高,还原世俗,流行穿文化衫却印上几句没文化的话:“别理我,烦着呢”、“累不累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自己还有一点思想而感到痛苦。
    
    C.90年代中期的“白马王子”时代
    
     由于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港台明星的巨大影响,那时候的男孩子流行扮白马王子,个个都是那么多愁善感,女孩子则一律“好纯情好纯情”地扮白雪公主。他们流行送圣诞卡、叠千鹤、过情人节、唱《同桌的你》、读《女友》杂志的“青春美文”。浪漫与多情深深地根植于这群年轻人当中

    D.90年代后期的“后儿童时代”
    
    这一代人没有束缚了,完全开放了。他们留着周星驰式的“无厘头”、陈小春式的“古惑仔”、张惠妹式的“我就是我”、还珠格格式的“你是疯儿我是傻”、范晓萱式的“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他们是“红旗下的蛋”孵出的“樱桃小丸子”,他们是“21岁的年龄、12岁的心智”的快乐宝贝。“青春美少女”组合的《快乐宝贝》堪称“后儿童时代”宣言——“蹦蹦跳跳/玩玩闹闹/正因为年少 /有些单纯/有些天真/有些不重要……”


来源:《大话中国人》/作者:古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