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7

复仇可以带来成就感和极强的快感?


报复心理”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报复也有很多积极作用——复仇可以维护族群的稳定,可以带来成就感和极强的快感


  44岁的丹佛商人约翰索尔1987年2月的一个晚上被人用枪击中,之后的很长时间,索尔都在考虑自己的复仇行动。索尔花了6个月来痊愈自己的枪伤,但心灵的平静则花了十几年。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看到或者亲身经历大大小小的报复事件,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报复心理,虽然因为被同学嘲笑就大开杀戒的人并不多,但被父母责备后就几天不和父母说话,这样的“报复行动”,几乎人人都做过。“报复心理”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新近的研究不但找到了报复心理的生理基础,而且发现了报复也有很多积极作用。


  研究者发现了“报复心理”的生理基础。威斯康星大学的神经学家发现,当人们受到羞辱时,左前额叶大脑皮层的脑电活动明显增强,而当人们在饥饿时面对食物,大脑这个部位的活动也会增强。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脑部活动增强的含义与其说是反映了愤怒这种感受,不如说是要表达这种感受,换句话说就是想表达:“我已经准备好还击了!”。和饥饿时进食一样,能把愤怒表达出来也会让人充满快感。一项有趣的实验显示,当参加实验的学生预先服用一种药物,他们被告知吃了这种药后,就没法体验到快感。结果这些学生即使被恶意嘲笑,也不会对嘲笑者产生什么报复心理。这项实验的主持者,密歇根大学的布莱德布施曼教授的观点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表达愤怒常常会逐渐升级并导致更为过激的行动,但明知有害还要表达出来,原因正像人们害怕变胖但还是要吃巧克力,因为这样都能获得快感。


  迈阿密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博士说:“复仇是对恶行非常好的威慑,同时也能给人带来一种成就感”。从这种角度说,“报复心理”对于维持群体的稳定非常重要,正是由于群体中的每个人对越轨者渴望进行“惩罚”的冲动才使个体在实施越轨行为时考虑再三,权衡利弊。


  人对“复仇”的渴望常常超乎寻常,但当人处于一个群体,依附于某种关系时,必须在得与失之间进行精确的计算,不能让自己的“复仇心理”漫无边际。对于一些小的不公正待遇或冒犯,人们很容易找到借口来平衡自己的复仇心,但自己最珍视的信仰受到冒犯常常会促成一场报复行动——西方的信仰表现为宗教,所以有绵延不绝的杀戮异教徒、宗教迫害;东方的宗法社会以血亲为至高价值,所以多是为父君报仇。


  但相信没有人真心愿意看到“报复心理”最后演变为一场“复仇行动”。报复行动对当事人的影响无法预期,不管是对复仇者还是被报复的人,这中间没有胜利者。实际上,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以和平方式满足自己对复仇的渴望。


  上面说到的索尔终于在一年之前不再考虑对伤害他的三个男人进行报复行动。“我觉得原谅本身就是一种复仇”,索尔先生说:“我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把我击倒!”


引自《国际先驱导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