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1

学习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暗示分为他人暗示、自我暗示、行为暗示、环境暗示、言语暗示等。从作用上讲,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之分。如孩子上床睡觉前,母亲关照他:“玩了一天,当心尿床。”果然被母亲说中了。这属于消极的言语暗示。有个人特别怕下水井的盖子,生怕掉下去。后来心理指导者让他在接近井盖时用“男子汉区区井盖何以害怕!”的话语鼓励自己,然后站在井盖上讲十遍,跳十次,结果这种紧张消失了。这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二战前苏联一位天才的演员N·H·毕甫佐夫,平时老是口吃,但是当他演出时克服了这个缺陷。所用的办法就是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这种视力的丧失不是因为视神经受损,而仅仅是由于大脑管理视觉的那个区域的机能受到扰乱。这种病人的治疗也可以用暗示的方法。

  当我们要参加某种活动前或面临竞争之时,注意不要受到消极的环境暗示,言语暗示和他人的行为暗示,而应适当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来源:《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训练教程》



扩展阅读:

《自我暗示法》
[RUN]
自我暗示法分为语言性自我暗示、动作性自我暗示、情景性自我暗示和睡眠性自我暗示。

语言性自我暗示是利用内部语言,即内心独白对自己进行暗示。这种性质的自我暗示,常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关。例如,恐怖症患者可以这样自我暗示“男子汉应该是无所畏惧的!”

动作性自我暗示是通过意愿性动作,即自认为有助于疾病康复的动作对自己进行暗示。例如散步、做气功能使身体复原,于是便抱着极大的希望去从事这些活动。

情景性自我暗示是创造足以引起积极情绪的情景对自己进行暗示,如认为优美的风景、空气清新的环境能陶冶自己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于是就设法去旅游。

睡眠性自我暗示是相信睡眠能使人消除疲劳、改善心境、恢复精神和体力,从而利于睡眠休息对自己进行暗示。例如“躺一会儿就会好的”、“夜里好好睡一觉就能痊愈的”。



Psychology Express  Psytopic.COM
[/RUN]

Psychology Express 整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