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4

心理电影:《蝴蝶效应》


影片的灵感来源于著名的混沌理论"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Lorenz)于1960年代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洛伦芝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借着混沌理论"蝴蝶效应"之名,编剧兼导演先使影片笼罩在童年阴影的恐怖之下,然后又由主角试图改变过去反而引起更可怕事件,来加重本片的恐怖效果和惊悚气氛。这种夸张而巧妙的处理,使本片有别于以往的关于失忆的电影。它带来的恐怖效果不是《失忆》那种寻找过程的折磨,也不是《四人餐桌》那种找到结果的痛苦,反而借助人们试图改变过去的心理,使恐怖惊悚一次次走得更深。

       影片在现实和过去的转变上,设置了新的画面镜头,如伊万看着过去记下所做事情的日记本时,忽然字迹模糊旋转画面慢慢转到日记叙述的过去,还有屋子里的物品全部扭曲混沌然后回到过去。这些新颖的现实与过去的时空转变,很好的增强了影片的惊悚气氛,也有利于剪接上做到天衣无缝,能够更连贯的带领观众跟着画面去感受恐怖。
     
影评摘要1:

  有些电影不是用来讲故事的。《蝴蝶效应》就不是用来讲故事的。

  由埃里克·布雷斯 (Eric Bress) 和J·麦卡·格鲁勃(J.Mackye Gruber)导演的这部作品的题目来自于混沌理论"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在上个世纪写过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就会导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洛伦芝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蝴蝶效应"。这个常识在我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造成了莫大的障碍。我试图猜测导演的阴谋是通过一件极其微小的事情和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来讲述一个充满了哗众取宠意味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有起因、经过、结果。但我的企图明显地彻底失败了,影片《蝴蝶效应》根本就不是讲故事的。

  艾什顿·库奇饰演的影片主人公艾文是个失忆症"病人"。这一病人的身份给导演留下了无限的空间去讨论,而不是讲述。在这一事先预设的前提之下,艾文对于往事的任何回忆都是主观性与被迫性偶然结合的结果——当下事件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行为准则,符合这一准则的自我要求和规范,以及对于自身行为的前后因果的检讨——一起构成了艾文的回忆/想象。他唯一实在的/可以被确认的根据是他的日记。在影片中,几乎每一次痛苦的往事回放/探讨都是从艾文痛苦的生理反应开始,而一旦当他进入臆想之后,往日的世界便成了一个可以纠正和修改的世界——蓄意制造的爆炸事件有/没有发生严重后果,这是第一个关节点,此后的凯丽(艾梅·史玛特 饰)、琳妮(阿尔顿·汉森 饰)和汤米(威廉·李·斯科特饰)的不同人生景遇和结果均出自于这一事件的不同结果。

  如果用事件/故事构成的成分去剖析这部影片,并且严格认定某事是可以被确认为发生过的,而某事仅存于艾文的臆想——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艾文的失忆症让他有足够的理由去假设过去,同时观众也有足够的理由去跟随这种假设。是艾文还是汤米挽救了那对母子的生命?艾文最终成为一个体面的人还是一个落魄的残疾者?汤米到底是恶棍还是虔诚的基督徒?凯丽沦为了*女还是艾文身边漂亮的女子?甚至于诸如童年的凯丽到底有没有在其父亲的变态心理操纵下拍过影片这样的问题,都是无法找到确认答案的。影片中所给出的每一个假定的答案都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提问之上的,而这一假定提问的发问可能又是前一假定条件的假定结果。电影《蝴蝶效应》只是通过种种互相矛盾的事件向观众展示了命运的无限可能性。

  影片从艾文的视角出发,但并不代表就是从艾文的态度出发。如果艾文是一个纯粹的失忆症患者的话,那么他将是一个非常痛苦但是轻松的人。他童年的罪恶印象将在记忆的黑洞里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记录每天发生的每件事。这本日记成为了其记忆可以被探讨的可能——虽然艾文每次臆想的经过和结果都不同,但共同的出发点却都出于童年记忆的不同部分/片段。投放爆炸物是一件事,但是到底有没有炸死人就是另外一回事;拍色情影片是一件事,但到底有没有拍成就是另外一回事......影片的丰富恰恰就是在对于"另一回事"的探讨之中被呈现的。

  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于无限可能的无限探讨之中,影片显然会陷于嘈杂与凌乱的表象之中。没有记忆的艾文是个痛苦的人,而恢复记忆可能的艾文也是一个痛苦的人。他的记忆空白在其童年造成了可怕的折磨,而当他成年之后开始温习日记并进入往事回放的时候,巨大的愧疚成了艾文无尽痛苦的无尽源泉。在少年罪恶的阴影之下,命运链环上的每一节都不能脱开干系,而每一节的方向都在艾文的臆之中陷入无限方向。《蝴蝶效应》这一片名在此时透露了它的命名意义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我愿意将这部影片理解为悲剧。艾文每一次进入往事回放的时候都要经历痛苦的生理反应,甚至每一次都要流血,但他却对此抱有无限期待,并且不屑地努力。影片中的艾文在某一次从臆想中清醒过来之后,鼻孔里流了很多血,而旁边的室友在肆无忌惮地与女伴做爱。他向艾文道歉,问是不是影响到了艾文。这位可怜人面带微笑说很好很好。他仅仅是从这一次臆想之中获得了修改往事的幻境满足而已。导演的顽固在于继续和深入。他让艾文忍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去陷入这种幻境。艾文每一次认真的、诚心的努力换回来的都是更糟糕的结果,这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而且更加让人痛苦和不可收拾。命运的无限可能性,带有了不可知的色彩。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改变过去好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麦卡·格鲁勃说,"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却只能是毫无结果。

影评摘要2:
 
  这是一本酷电影,导演玩概念玩得很酷,因为不断地把剧情解构,所以观众也被深深地吸引。

    剧本的框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男主角有一种回到自己过去时间的能力,而他的记忆同时却能够延续。他试图改变历史的动机是希望修正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亲人爱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虽然看似得偿所愿,但每次都另有变故不期然而生,所以最终还是成事在天。

    蝴蝶效应通俗的解释是,"在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影响北半球的风暴"。其实这种解释很容易被误读。
    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非常地精确,因为总有一些初始值或参数不能被计算到,而它们却可能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混沌理论的基础假设之一。

     自从牛顿用数学来解释和计算物理现象以来,科学家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盲目地乐观,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科学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对于数学而言,数学家对于自然的建模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可以建模并有唯一解的;二是可以建模有若干个解的;三是可以建模且有不确定解的(因为对初始值和计算精确度依赖);四是可以建模但是无解的;五是不可建模的。

    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更加动摇了传统的科学观。当人们把对自然的认识深入到原子水平时,却发现原子的许多行为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尽管我们认识到热传导是因为分子运动,但对这种运动的度量却使用统计学的单位。

     回到电影,当男主角认识到某个人的某种行为直接地导致一种现象,他就回到过去,有意识地避免这种行为,但这种行为仅仅是因素之一,总有一些因素是他没有计算到或无法干涉到的,而这些因素同样影响了最终的结局。这正应了西方的一句谚语:"魔鬼藏在细节里"。在龙珠Z中也有类似的情节,特兰克斯从未来世界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的世界,却发现世界的发展已经和未来大不相同。

    现代科学的基础是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却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许多诸如统计学的困惑。

    比如一颗骰子,放入一个黑箱中,手摇之后,我们不知道它的点数,只知道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任何点数的概率均为1/6,尽管它"事实上"只可能有一个唯一的、确定的值。自然就这样隐藏了起来。

     科学家试图用一些奇怪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矛盾,比如平行宇宙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当原子分裂一次,宇宙了同时也分裂了一次,这样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都得以体现。同样以骰子为例,摇了之后,分裂出了6个平行宇宙,其中一个点数是1,另一个是2......套用到电影中,男主角在其中一个平行宇宙中误杀了人,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没有。奇怪的是,他能够在这些宇宙中跳跃,而他的记忆却保持"绝对时空"上的连续性,看来他的记忆存放在一个疯子的宇宙中。

     时间是一个谜。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尽管他宣称因果关系不因时空改变,但是在他的方程中,时间是与方向不相关的。混沌理论尽管证明了时间不能反演,但同样不能证明时间不能反向。也许一个比较"聪明"的解释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时间可以反向,但是其概率无限接近于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但是又兴奋地发现了"无限轮回",其实他是混淆了无穷的概念。比如对于x/(x*x+1),当x趋于无穷的时候,它的值却趋向于零。因此尽管可以把时间视为无穷,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可能都可以得到表达。

    人类随着智力的发展,对于自己的认识曾经一度忘乎所以,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并且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那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来源:未知
投稿:Christmas的石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