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0
流泪是一种排毒
哭是不用学习的。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成员。眼泪中含有溶菌酶,这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物质,它能保护鼻咽黏膜不被细菌感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佛莱把流泪分成反射性流泪(如受到洋葱刺激)和情感性流泪,情感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多。佛莱推测,流泪可能是一种排毒行为,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会降低40%;不少孩子在打针时会大哭大喊,可能是通过眼泪排出导致痛苦的有害化学物质。另外,眼泪能刺激一种特殊的荷尔蒙分泌,这种荷尔蒙能使人产生一种被人抚摸和拥抱的愿望。-psytopic.com
人类学家发现,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成员。达尔文认为,哭泣时,眼睛周围的微血管会充血,同时小肌肉为保护眼睛而收缩,于是导致泪腺分泌眼泪。对于人体来说,眼泪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
美国人类学家阿希莱·蒙塔戈的观点与达尔文截然相反。他认为,流眼泪对人体大有好处。这种益处影响了人类的进化,因而能通过自然选择被人类一代一代地保存下来。人类会流泪是适者生存的结果。
蒙塔戈举例说:眼泪中含有溶菌酶,这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物质,它能保护鼻咽黏膜不被细菌感染。观察表明,没有眼泪的干哭,很容易使鼻咽黏膜干燥而受感染。
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蒙塔戈的观点,相信流泪行为对人体具有益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佛莱从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流泪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把流泪分成反射性流泪(如受到洋葱刺激)和情感性流泪两类。5年时间里,佛莱的统计表明,一个月内,男人哭泣流泪的次数很少超过7次,而女人则在30次以上。
晚上7点到10点,同家人亲朋相聚,或者在看电视时,是情感性流泪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佛莱用特制的小试管收集受试者的眼泪,对眼泪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他发现,情感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多,而反射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少。在这些结构复杂的蛋白质中,有一种据测定可能是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根据这一结果,佛莱推测,流泪可能是一种排毒行为,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通过流泪排出,留在体内,将对健康不利;情感性流泪排泄毒素,使流泪者恢复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而对健康有益。
然而,通过眼泪排出的究竟是什么成分的毒素?眼泪中所含的又有哪些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它们是如何产生,怎样代谢的?这些连佛莱本人也不清楚。搞清楚这些问题,将能帮助人们判断佛莱的学说是否正确。
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的感觉会比哭前要好了许多。
研究发现,喜悦的泪水量大,味道很淡,而悲伤、愤怒的眼泪则水分不多,味道很咸,原因在于受刺激的是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因此,悲伤时,流出泪水,有利于健康。
科学家还发现:眼泪是一种要求别人来拥抱和安慰哭泣者的明显信号。眼泪能刺激一种特殊的荷尔蒙分泌,这种荷尔蒙能使人产生一种被人抚摸和拥抱的愿望。
生活中,或许有千万个理由值得我们哭泣。哭泣是人类的天然权利,人们用哭来遣散怒气,排解忧愁。男人用“一醉解千愁”的方法麻醉自己,不如用“一哭解千愁”的方法来解脱自己。
我们为什么哭
流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简单行为,无需学习,人人都会,就像心脏搏动、肾脏排泄一样本能,像叹息、打喷嚏一样自发。
唐人唐衢每读文章必哭,喝了酒也必定大哭。三国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每次出游,遇到无路可走时,常常恸哭而返。
人们在悲伤的时候哭,高兴的时候也哭;在失败的时候哭,胜利的时候也哭;在离别时候哭,团圆的时候也哭。不仅意志脆弱的人易掉泪,意志坚强的人也会哭。
研究者说,根据哭泣的原因分类,其中1/2由于悲伤;1/10是由于恼怒;1/15是由于同情;1/20是由于担心;1/30是由于恐惧。一般人以为快乐时只会哈哈大笑,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快乐和激动时也会使泪水夺眶而出,约占哭者的1/5,比例相当高。
不少孩子在打针时会大哭大喊。学者发现,这可能是为了减轻痛苦,因为从眼泪中发现,其中有可以导致痛苦的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哭泣把它们排了出来,人就会轻松些。调查发现,85%的女人在哭后感到轻松,男人则为73%。尽管如此,哭本身毕竟是悲伤痛苦的行为,所以并不是多哭为好,如果遇事大哭特哭不知节制,经常像林黛玉那样以泪洗面,肯定无益于健康。
人们每次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仅2秒钟,长的达两个小时,平均是1~2分钟。
孩子的哭泣并无男女之别,但成年男人自以为要比女人坚强些,所以一向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说法。调查男女“正常”哭泣行为后证明,女人哭的次数的确多一些,平均是男人的5倍。女人哭10次就有5次是泪如泉涌,而男人只占29%。
如果您是一位男士,请继续阅读《男人节: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感谢Psytopic网友Yolanda提供素材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